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推廣的兩個問題


傳播過程
傳播是交換資訊及遞送意義給他人的過程。傳播的目的是要有共同的理解。換言之,
其目標是要使資訊的收受者儘可能接近發訊者(訊息源)想要傳送的訊息的意義。
傳播理論學家將傳播描寫成「某人經由某種管道將某要東西以某種效果說給他人。」
下圖總結傳播理過程,它描述所有類型的傳達﹣﹣語文、姿勢、圖像等等。該模型可
能用來描述一則廣告、一通販售電話、購物點銷售或任何推廣傳播。
                                    雜訊                           雜訊
                                      ↓                                ↓
                    發訊者→編碼→訊息→通道→解碼→受訊者
                        ↑                                                            ↓
                           —————— 回饋  ←——————



問題一:請試舉例(須實際例子)來講解傳播過程?






推廣能夠被想成把人在傳播效果的階梯往上推的力量,這個推廣階梯如下所示:
                                                                        購買
                                                  ↑
                                                               相信               ———
                                            ↑
                                                     偏好            ———
                                     ↑
                                           喜歡     ———
                              ↑
                                 知識   ———
                       ↑
                        注意  ———
                ↑
              不知———
01. 階梯底部代表潛在的購買者對產品的存在一無所知。
02. 往購買接近,但離收銀台仍有很長的距離,消費者只注意到產品的存在。
03. 預期的顧客知道產品能提供的效益。
04. 往購買的階梯再靠近,他們對該產品有喜歡的態度。
05. 喜歡產品的態度已發展到對該產品有偏好,但仍離購買有一個階梯。
06. 消費者對該產品既有偏好且有慾望購買,且相信這項購買是明智的。
07. 階梯頂端是消費者把心意詮釋成實際的購買行動。



問題二:請說明購買決策與推廣階梯的關係?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通路

        因為多數的製造商並不直接將他們的產品賣給消費者。所以在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中間商就稱為行銷通路,那麼行銷通路是指一群相互依賴的組織,共同參與讓產品或服務可以被使用或被消費的過程。中間商的組成有批發商、零售商還有經銷商,他們在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建立的橋梁與功用決定了產品或是服務的價值與利潤。


1.描述你的網路購物經驗與其他通路之間的差異?
       我在網路購物的經驗裡面,我比較多買的是書或是卡牌,還有一些零星的服裝購買,我在購物的時候會有一個習慣:進去他的店裡面都會象徵性的買一些東西,所以我在購物習慣上面如果我真的沒有迫切需要用到,我可能都不會去進他那一家店,要不然就是累積多種不同的需求之後,去逛他那一家店,比方墊腳石好了,我會在墊腳石裡面整層樓都逛,今天的不迫切需求買書,那就會先去書的那一區看看,看到價格之後覺得不是那麼迫切的時候就會轉往文具事物或是美術用品,買幾個從以前就一直要買但是沒有累積到需求迫切度的東西,所以我在網路購物裡面我可以隨時取消交易,或是在網頁裡面徵詢許多人的意見,才會決定自己要買的東西是什麼,而且牽涉到我的另外一個習慣,不會退貨,因為當你的購買決策決定之後,就要自己承受下這個決定的後果,所以在網頁裡面我可以考慮很久,再來因為網路購物退貨我覺得很麻煩,更讓我覺得要考慮再三,所以跟其他的通路差異比起來,我覺得網路購物的主動權全部操之在我,不會有惱人的店員在你旁邊碎碎念,也不會有買了之後會有一種後悔的感覺。

2.郵局賣郵票的可能通路是什麼?
       郵局賣郵票,說明了製造商不會是郵局,可能是郵局委託暫且稱「中央印刷廠」好了,可能是印刷廠經由政府委託郵局開賣,就是一種典型的供應鏈,製造商→盤商→零售商→消費者,製造商就是印刷廠,盤商就是政府,零售商就是郵局,在這供應鏈裡面的通路就打平了,當然現在還有便利商店業者在賣郵票,所以搶食的就是零售商的市場,對於至早上方面是不會有問題的。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請以供需理論說明颱風過後蔬菜的價格為何會上升?




供需法則以上圖來說會有一個關係

一、需求增加,則價格上漲,導致供給增加。反之,需求減少,則價格下跌,導致供給減少。

二、供給增加,則價格下跌,導致需求增加。反之,供給減少,則價格上漲,導致需求減少。

三、價格上漲,則需求減少,但供給增加。反之,價格下跌,則需求增加,但供給減少。

四、價格其有導致供需均衡的力量,供給與需求相等即價格決定點,亦稱謂均衡價格。

那麼以颱風來襲之後,菜價立即上漲來解釋
就會形成一種關係
颱風來之前→菜量生產過剩(需求在數量往右邊移動)
                        菜價就會隨之下跌
颱風來襲後→因菜量受颱風影響所以造成需求量變多
                        菜價就會隨之上漲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在需求與供給產生平衡之後
菜量就會呈現一種平衡

會產生平衡的因素除了颱風過境候環境復原之後會趨於平穩
就是一個市場決定價格的因素
還有一個就是政府干預
直接決定價格的高低
因此不管供給量或是需求量如何增長
政府干預將直接鎖定價格
直到供給或是需求其中一方趨於平衡時
才會退出干預


基本上供給與需求
就是一種市場機制
就一直在供不應求與供過於求的中間
尋找一個平衡的點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價格

在公司裡面定價是行銷組合之中唯一產生收入的一個要素
其他的要素都是產生成本
價格或許是所有行銷規劃中最容易調整的要素
產品特性、通路、甚至促銷的調整
都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
價格也可以與市場溝通公司產品或品牌的價值定位
一項設計良好且在市場銷售的產品可以獲得價格溢酬和很大的利益

下面舉出惠而浦的例子
惠而浦在2001年的時候推出了一款前開式兼具洗衣烘乾功能的洗衣機Duet
當時的零售價為美金2300價格是當時同等機種的四倍
但是Duet卻成功打出市場占有率六成以上
成功的關鍵是他承諾了「沒有妥協的績效與效率」
所以他設計了超大容量、一次清洗、同時烘乾的功能
比競爭品牌更省水也更省電,也可以洗滌各種材質的衣物
品牌定位也訴求了「越大容量、越小負擔」
也讓消費者有其他自由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
價格並不是針對成本或是生產人力來做出的一個決策
他反映出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以及同時兼顧公司營收狀況的一個決定
但是公司卻不是經過完整的定價策略將價格訂出來
因為公司都總是以公司導向為出發點在定價
有句話說「總經理的定價策略都花不到工作的10%的時間」
所以都是要經過訂價出現在市場之後
才可以繼續市場調查、促銷組合
屬於比較被動的一種形式
當然現在已經有所謂的情報主動的手段可以先預知消費者預期心理價格為何
像燦坤在預測3C產品定價的時候使用情報武裝的方式先行取得競爭對手情報
再以競爭對手的價格作公司的促銷組合策略
搶先一步在競爭對手發表定價前發表自己的低價商品
成功奪占市場占有
因此定價策略
已經不是在公司裡面關起門來的一個產物
而是活用市場預期甚至是攻擊敵人的武器